2025 年 5 月,一份来自云南秀山市场监管局的预警文件在金融监管系统内部流传。文件中提到,一个名为 "新利众" 的神秘组织正以日均新增 300 名会员的速度扩张,其宣称的 "股票跟单月收益 20%-50%" 的投资神话,已吸引超过 5 万投资者入局,涉案金额保守估计过亿。这个披着金融科技外衣的资金盘,正在重演联众投、国昌资本等百亿骗局的剧本,而它的操盘手,即将完成最后一轮收割后消失。
一、套牌金融机构的完美伪装
"新利众" 的核心套路,是精心编织的身份骗局。其宣称与新加坡奕丰金融集团合作,使用的交易软件甚至盗用了奕丰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的 LOGO 和牌照。但事实上,奕丰金融早在 2024 年 12 月就发布过严正声明,揭露 "新利众" 冒用名义实施诈骗。更讽刺的是,所谓的 "明星导师卓昊",经调查竟是缅北电诈团伙包装的虚拟人设,其 "华尔街操盘手" 的履历全属虚构。
为了增强可信度,"新利众" 还打造了线下实体矩阵。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的 "鑫佰利酒庄"、"鑫佰严选" 超市,表面上是产业转型,实则是资金洗白的工具。这种 "金融 + 实体" 的双重伪装,成功麻痹了大量中老年投资者,他们在酒庄品酒、超市购物的过程中,不知不觉将养老钱转入了骗子的腰包。
二、精心设计的资金绞肉机
"新利众" 的收益模式堪称庞氏骗局的教科书式演绎。投资者需预存资金成为会员,每日通过 "一键跟投" 参与股票交易,宣称可获得 2% 的固定收益,周末还能享受 1.4% 的 "余额宝" 利息。这种反金融规律的高收益承诺,本质上是用新投资者的本金支付早期参与者的 "收益"。
更隐蔽的陷阱在于奖励制度。普通会员每发展一名下线可获得 100 元 "推荐奖励",团队达到 30000 人规模的 "总舵主",每周可领取 88888 元的 "管理津贴"。这种传销式的裂变机制,使得 5 万会员形成了严密的金字塔结构,底层投资者的本金被层层盘剥。值得警惕的是,平台仅允许提现 "拉人头" 收益,本金则被长期冻结,美其名曰 "底仓增值"。
三、崩盘前的最后疯狂
2025 年 3 月起,"新利众" 出现明显的崩盘前兆。多个团队长突然失联,部分会员发现提现申请被无限期搁置。更诡异的是,平台推出了 "第二赛道"—— 以 "骨胶原蛋白钙片"、"保温杯" 等实体项目为幌子的短期融资,承诺年化收益超过 1000%。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,正是资金盘崩盘前的典型特征。
内部消息显示,操盘手已将大部分资金转移至境外,部分核心成员已注销社交账号失联。在 "纸飞机" 等加密通讯软件的内部群里,管理员开始频繁踢除质疑者,并强制要求会员 "充值升级" 才能提现。种种迹象表明,这个维持了 18 个月的资金盘,即将在 2025 年 6 月前后彻底崩盘。
四、幸存者的血泪警示
52 岁的张阿姨是众多受害者之一。她在朋友推荐下投入 20 万元,最初三个月确实收到了每月 4000 元的 "收益"。当她试图提现本金时,平台以 "系统维护" 为由拒绝,并诱导她参与 "第二赛道" 的保温杯项目。如今,张阿姨不仅本金全无,还因推荐亲友投资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。
类似的案例在 "新利众" 会员中屡见不鲜。许多投资者被虚假的盈利截图迷惑,甚至抵押房产追加投资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部分老年受害者因损失毕生积蓄,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。
"新利众" 骗局再次印证了一个残酷的现实:所有违背金融规律的 "高收益" 承诺,最终都是庞氏骗局的华丽外衣。在投资领域,永远不存在 "稳赚不赔" 的神话,那些宣称 "躺着赚钱" 的项目,往往是精心设计的财富陷阱。
